2020-01-19 12:16 来源:南方新闻网
诺贝尔奖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新药产业化最高补助5000万元、允许临床研究人员兼职取酬……进入2020年,广州向生物医药产业送上“大礼包”。
生物医药产业对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上周,新修订的《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下称《规定》)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为充分利用广州市丰富的人才资源、医疗资源和产业资源,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我们迫切需要创新发展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在1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表示,《规定》的提出,目的正是在于着力解决行业“痛点”,补齐协同发展短板,推动“院长、所长、董事长”全产业链的精准对接、高效协同。
南方日报记者 李欣 黄舒旻
实习生 谭皓文 通讯员 穗发宣
扶持资金创新高
本地产业化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特别在围绕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的建造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亿—3亿美元左右,并随新药开发难度的提高而增加。
去年年底,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实现了中国本土原研抗癌药出海“零突破”。在这背后,是庞大且持续的研发资金投入作为支撑。
“2018年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就超过46亿元,位于全国同行业的第一位。”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总裁吴晓滨说。而于去年9月正式竣工的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更是预计将超过23亿元。
为了让企业、研发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能“放开膀子干创新”,在本次新修订的《规定》中,最显著的新焦点便是极大地提高扶持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创新研发能力。
《规定》指出,对于自主研发及在广州市转化的生物制品、中药、化学药品分阶段给予资金支持,临床前研阶段的项目优先列入全市科技计划。
资金支持方面,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新药项目委托广州地区临床试验机构开展的生物医药企业,最高累计可获得2700万元奖励;对于取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证书的广州市生物医药企业,每个首次注册证书的产品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奖励。
临床研发的新药项目,必须面向产业化、市场化。在本次《规定》中,凸显重大的支持力度,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等专家带项目、技术和团队来广州进行产业化的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将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
同时,广州也将对按国家规定通过的仿制药、技改项目、获得新药证书或药品注册证书的新药,以及获得注册或备案的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创新医疗器械和优先审批医疗器械,在本地实现产业化的项目上,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助支持。
据陈建荣介绍,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项目累计可获得近1.5亿元支持。这一数字,彰显出广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新动能”的决心与信心。
集中力量办大事
重大项目施行“一事一议”制度
一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毫无疑问会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和相关职能部门。打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将各职能部门、资源“攒成一个拳头、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效打破科技创新壁垒。
笔者在《规定》中注意到,各项工作所涉单位包括该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卫生健康委、财政局、商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11个政府职能部门,并已针对具体事项条目划定了牵头单位与配合单位。
而对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广州市建设重大公共技术平台、高端产业化项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广州市将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特殊优惠扶持。这也意味着,相关职能部门也将为这类型重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给予“上不封顶”的定制化政策保障。
1月10日,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500万股,成为广州第三家、广州开发区第二家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没有广州市政府的帮助支持,很难想象企业能够取得如今的发展。”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回忆道,“企业创办初期,政府部门先后给予了共计50万元资金和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对于只有12个员工的初创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为了让更多像洁特生物这样有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更容易获得生产厂房和办公用地,《规定》指出,广州将对该市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实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先租后让的租赁权限年期之和最高50年,弹性年期出让年限最高20年。
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对于特别重大项目,广州也将以市场评估地价为基础,在充分考虑项目特点的基础上,综合拟定出让起始价格。
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壁垒方面尤为明显。在此次公布的《规定》中,为“松绑”医疗机构临床研究人员、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辟了新空间。
其中,广州医疗机构内专职临床研究人员,将有机会前往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还可离岗从事临床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兼职或离岗创业收入不受其(原)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政策支持全覆盖
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
集中各职能部门、资源力量“办大事”,覆盖全产业链,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在“真金白银”“上不封顶”的基础上,广州对生物医药产业正搭建起“全覆盖”的政策支持。
据悉,《规定》分别从项目、供给以及收益主体等三个方面,均设置有全面的政策支持条目。围绕生物医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规定》不仅针对项目临床研究各阶段,制定了非一次性、阶梯式资金支持项目,还将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到创新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提升、市场应用等全产业链中,并针对人才、技术、资金、空间、市场等全要素予以保障。
以市场要素为例,《规定》中对于在广州开展临床试验、产业化乃至落户本地的项目,将在原有扶持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优惠,最高奖励额度可达50%涨幅。同时,对于常年有进出口需求的生物医药相关单位,该市海关部门将对企业开展信用培育工作,对纳入海关认证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海关优惠便利。
所有扶持政策的根本,在于把优惠真正落实到行业、机构、企业乃至从业人员,其中尤其是从业人员处于关键环节。为此,广州此次出台的《规定》创新提出,将推动“院长、所长、董事长”的精准对接、高效协同,以关键人物牵引全类型市场主体均能享受政策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还将组建药物临床试验区域伦理委员会,并建立统一的伦理审查平台,推进伦理审查互认,提高伦理审查效率。为此,广州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安排最高1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包括药物临床试验区域伦理委员会等行业组织机构,开展全产业链协作、培训、交流、论坛、会展等活动,后者将进一步拉近生物医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距离,“做真正给老百姓治病的药”。
“应当说,此次颁布的政策,对于激发创新活力,特别是对于松绑后的临床研究人员而言,非常有意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忠奇说,“新政策提出,鼓励在职在岗的医生到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创业、兼职、担当顾问,我们也将创造更多机会,让医生以及临床研究人员能积极与企业合作,协助企业进行医药研发,实现医院与企业之间的创新协同。”
上一篇:何建军:加快湖南生物医药产业战略布局 打造东方“圣地亚哥”
下一篇:疫情之下危中有机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引全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