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 11:54 来源:中国食品报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弥补3—5岁年龄段营养干预“空档”
迄今为止,营养不良仍是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关于完善国家儿童营养战略、覆盖3—5岁儿童成长关键阶段的提案》中提到,相比6—24月龄和6—12岁这两个年龄段,3—5岁年龄段的儿童处于营养干预的“空档”。他表示,未来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以多种创新方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从而真正解决儿童营养问题。
让营养保障覆盖0—5岁全年龄段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两亿名5岁以下儿童因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1/3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令人欣慰的是,儿童营养问题一直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也出台了多项关爱儿童营养改善的扶持政策,众多公益组织、社会机构积极行动,共同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但依目前现状来看,我国3—5岁儿童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群体。
有调研显示,对5岁以下儿童实施营养干预,6个月后被干预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贫血状况好转、生长迟缓率降低、行为能力显著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孩子们变得更加精神并更乐于与人交谈。由此可见,社会加强对3—5岁儿童营养状况的关注,乃至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对其进行营养干预,让营养保障覆盖0—5岁全年龄段,对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智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朱永新此次带来了《关于完善国家儿童营养战略、覆盖3—5岁儿童成长关键阶段的提案》,其中的“完善”,指的就是弥补3—5岁年龄段的营养支持“空档”。
“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早期营养健康状况,是国家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改善人口素质,实现彻底脱贫最科学、最经济的战略选择之一。”朱永新表示,“儿童营养问题事关国家未来。”他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结果显示,农村0—5岁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1.3%和3.2%,而贫困地区则分别高达19.0%和5.1%。城乡儿童缺铁性贫血问题依旧不容轻视,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微量营养素缺乏状况依然存在。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中国儿童营养不良的情况将造成3%—5%的GDP损失。要实现《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所规划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的战略目标,依然存在严峻挑战。尤其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国家于2011年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特困地区6—12岁在校儿童,2012年起实施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6—24月龄的婴幼儿,然而正处于大脑发育、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的3—5岁儿童却尴尬地处在这两个年龄段之间的营养干预“空档”,而恰恰此阶段的有效营养干预甚至能通过“生长追赶”弥补早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缺陷。
经济不发达地区更需营养干预
朱永新表示,造成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无人照顾,难以保证营养充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急剧减少,乡村空心化严重,父母外出务工增多,留守儿童多由留守老人照顾,加上家庭劳动力紧张,对儿童的健康和营养难以顾及。
地域限制造成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部分农村作物种植单一,儿童难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均衡营养所需要的食物种类,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
抚养人和儿童本身的营养健康意识不足。根据《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7》中的数据显示,贫困地区儿童的第一年母乳喂养比例、正确添加辅食的时间、正确的辅食内容、贫血知晓度等营养相关意识、行为的比例均在50%左右。同时,隔代抚养现象普遍,抚养者的营养观念、儿童营养知识非常缺乏,部分地区存在以零食替代早餐和正餐的现象。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2007》统计,60%以上3—17岁的青少年、儿童每天都吃零食。
地方食品卫生监管薄弱,管理职责不清。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相对不足,部分“垃圾食品”大量流入,影响儿童正常饮食。儿童营养问题涉及民政、卫生、教育等多部门,责任分散,协调难度较大。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创新方式参与
针对这些情况以及贫困儿童营养问题目前出现的复杂性、地域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朱永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区域性儿童营养改善方案,推动营养战略落实。
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全国性跨部门的儿童营养改善协调机制。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手教育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及其各地相关机构,在国家儿童营养战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定区域性儿童营养改善目标,并将其作为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由上至下,既能对接宏观政策,又可辐射社会基层的管理组织体系,推动营养战略的落实。
调整现有国家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覆盖范围,补足短板,提升国家儿童营养项目的效果:针对国家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年龄段出现空白的问题,建议提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儿童的年龄上限至36月龄(幼儿园入园)前,由国家卫计委按照现有组织框架进行统一管理。与此相关的产品标准GB22570-2014辅食营养补充品标准已经完善,为营养补充的配方范围、产品形态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降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儿童的年龄下限到36月龄(幼儿园入园)后,由教育部按照现有组织框架进行统一管理,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上述辅食营养补充品或营养餐、蛋奶加餐等形式灵活开展。
强化在校、在园儿童的食育,提升儿童营养意识,建立科学健康营养观念。学校和幼儿园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没有相应的课程、课时安排、师资储备,建议引进新教育研究院研发的《新生命教育》教材(含有营养知识与健康安全内容),或者由教育部牵头编制针对幼儿园及小学的营养教育课程,从根本上建立下一代人的营养观念。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创新的方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基于儿童营养问题在地域、经济、社会诸多层面的复杂性,建议以全国妇联、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全国性社会组织、团体为平台,社区、街道办、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依托,广泛吸纳非营利机构、研究机构、企事业机构参与,因地制宜,从多维度、多角度解决儿童营养问题。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安利公益基金会等公益机构联合开展的“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围绕营养补充咀嚼片这一核心公益产品,并延展至幼儿营养教育,目前已覆盖7个省市1.7万儿童,经中国疾控中心评估,已参与该计划地区的儿童生长迟缓率从17.6%下降到8.1%,总贫血率从37.6%下降到29%,儿童营养改善成效显著。
总之,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儿童营养干预项目具有很高的成本效果,其效益可以达到成本的5—200倍。建议作为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调动各方力量与资源,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创新的方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广泛吸纳非营利机构、研究机构、企事业机构参与,因地制宜,从多维度、多角度解决儿童营养问题?!”颈交崽嘏杉钦?nbsp; 罗晨 文/摄
记者手记
除了对儿童营养干预提出建议之外,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的朱永新同时还十分关注教育问题。今年两会,他的《关于建立中国教育博物馆的提案》《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深化全民阅读的提案》和《关于推进“高铁阅读”的提案》引发关注。
对于目前社会上认知度越来越高的食育,朱永新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教育实验的生命教育理论认为,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3个维度——自然生命与生命的长度有关,社会生命与生命的宽度有关,精神生命与生命的高度有关。食育既是生命长度中的重要部分,也与生命高度息息相关。目前,中国食育还没有到达其应该达到的受重视程度。但同时,社会各界对食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尤其是民间组织、各种公益项目的广泛参与,为食育理念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个产业、行业的发展需要规范化,因此,朱永新建议,一方面,国家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科学的食育标准;另一方面,也应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实践食育理念,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尽可能根据儿童大脑成长和身心发展规律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食育之路。
延伸阅读
我国目前有哪些儿童营养项目?
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提供的《安利公益基金会项目评估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儿童营养项目领域,针对 0—3 岁的婴幼儿有营养包项目,已覆盖全国贫困地区。6 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有国家营养补助计划、蛋奶工程等支持以及春苗厨房、免费午餐、春蕾午餐、爱加餐等公益项目,还有部分企业提供的营养厨房等项目。但是对于贫困地区 3—5 岁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营养缺口,还鲜有涉及。
此外,从项目资金量来看,0—3 岁婴幼儿营养项目的资金量占比 0.44%,3—6 岁儿童营 养项 目占 比 0.04% ,6 岁 以 上 儿 童 营 养 项 目 资 金 量 占 比99.52%。
从社会组织投入资金和政府投入资金的比例来看,社会组织约 19.4 亿元,不到政府投入的 1%。
场外连线
儿童营养干预需要“家校联手”
2015 年,安利公益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起公益项目“为 5 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帮助中国贫困地区 3—5 岁儿童在成长关键期获得必要的营养支持与健康教育。安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翔对记者表示,该计划是在中国中西部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数百所山村幼儿园中,为 3—5 岁学龄前儿童免费发放儿童营养咀嚼片,同时开发适用于中国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教学内容,帮助乡村地区的幼儿园老师快速建立营养健康的科学认知,通过可以简单操作的课程,从知、情、行 3 个层面提升儿童生活意识、增强生命认知,培养健康习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彭翔发现,相比直接提供饮食和营养,家庭和学校带给孩子“食物观” “营养观”的教育更为关键。对此,彭翔呼吁社会各界要重视家长养育观念的影响,作为儿童营养状况的第一责任人,让家长正确认识营养片的“补充”作用,引导儿童和家长把服用营养品作为一种短期干预的方式而不要形成长期依赖。
此外,应当鼓励教师参与研发,形成各地特色食育课程。食育课程能够将营养的主题和教育的方式相结合,有助于建立项目地区营养干预的长效机制。基于当地饮食习惯,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创造出乡土食育教材,可以成为项目继续深化的方向之一,也可能成为项目未来的生长点。
“截至 2017 年 12 月, ‘为 5 加油’已经覆盖青海乐都、甘肃华池、山西兴县、湖南古丈、湖南通道、新疆阿勒泰地区、河北大名、四川昭觉等 7 省 8 县的 498 所幼儿园,为约 1.7 万多名孩子带来营养改善。2018 年, ‘为 5加油’项目将覆盖 10 省,为 2.4 万名学龄前儿童带来持续的营养改善支持。未来,我们也会将项目开放给更多的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开展多元合作,扩展项目覆盖人群,提高问题解决的深度。”彭翔表示。